English  عربي
首页 > 沙特概况
化沙漠为良田——沙特阿拉伯从粮食进口国变为出口国
1995-04-09 00:00



    牛葆伸

    沙特阿拉伯地处沙漠,原是传统的粮食进口国。通过短短几年的奋斗,而今不但实现了粮食自给,而且成为中东地区屈指可数的粮食出口大户。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

    除粮食外,沙特也十分重视其它农副业生产。蔬菜、水果、肉类、鲜奶、椰枣等产量也在迅速上升。更令人惊叹的是,沙特这样一个沙漠覆盖、久旱不雨之国,每年竟向欧洲出口数千吨鲜花。

    1970年以来,沙特开始致力于经济全面起飞,目标是发展综合性产业,以逐渐改变石油收入独撑国民经济的状况。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促使经济向多元化发展。主要是以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依托建立和发展石油化学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旅游业。其中农业是继石油和石化工业之后,沙特大力发展多元化经济计划中的第三大项目。具体措施是:国家向农民和农业公司无偿提供荒地,为其支付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购置费的45%、化肥购置费的50%;并提供长期无息贷款;农业水利部科技局还向他们免费提供关于农业病虫害防治、植物栽培和家禽饲养等咨询服务。

    为了鼓励农户扩大耕地面积,国家责成国营粮食部门和粮食加工厂必须及时以优惠价格收购小麦和大麦等主要粮食作物。政府还鼓励开垦新耕地。根据国家土地占有法,迄今分配给农户和农业公司的土地已达150万公顷。

    沙特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成功还在于从根本上解决了农田灌溉用水以及农村饮用水两大难题。

    在农业水利部对全国地下水结构进行的全面调查勘探基础上,共打了自流淡水井4万多眼,使淡水井增至9.3万余眼。

    为获得更充足的淡水,国家还投巨资兴建水利工程,共筑坝200余座,总蓄水量4.48亿立方米,大坝的各种机械设备全部由电脑控制。

    为确保日益增加的农业用水,政府又加强了对海水淡化工程的投资。在红海及海湾沿岸地段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海水淡化站有29座,日淡化海水能力约6亿立方米,此项生产能力居世界首位。

    正是上述举措使沙特农副牧业生产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以小麦生产为例,60年代初年产量仅为3000吨,而80年代则猛升至400万吨,其中380万吨为达到国际标准的优质小麦。1985年度国际粮农组织向沙特颁发了荣誉奖。

    沙特出产的椰枣属该类精品,以其肉厚、汁多、核小、含糖量适中等特点极受阿拉伯人欢迎。沙特年产椰枣70万吨,其中相当部分用于直接或罐装出口。80年代初期,沙特水果年产量为47万吨,从90年代初上升到75万吨。

    此外,沙特肉食品生产也有较大辐度的增长。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家禽饲养场和奶制品加工厂。1989年肉鸡产量为260万吨,蛋103万吨,除供应本国市场外,很大部分也打入国际市场。

    沙特农业的巨大成功,不但使国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而且也大大缩小了城乡差别,促使人口从城市转回乡村,解决了城市人口过度拥挤的难题。

    《人民日报》〔19950409№G〕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