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عربي
首页 > 新闻动态 > 2008年要闻
从一间房到一套房:北京的住宅变迁
2008-09-29 14:53

  站在北京南城一片拆了迁的胡同里,勾起了李星对老房子的回忆。她的童年在这里度过,和邻居小伙伴玩耍,一起爬胡同口的那棵石榴树。

  “上月路过这里,都没认出这是我们家的房子,”李星的妈妈马贵珍说。马是地道的北京人,家里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北京城。这片房子位于北京南城天坛西门,大部分已经被拆除。还没拆那些房屋已被周围建起的围墙挡了起来。

  围墙外郁郁葱葱,围墙内就是李星家的老房子。“我听说这里已经被规划成绿地了,”马说。

  看着老房子,过去的生活仿佛又浮现出来。“这是咱家那厨房,”马站在一块差不多有一个茶几大小的石头上说。

  厨房也李星一家三口的浴室。有人洗澡时,就在厨房玻璃上挂一个帘子。

  厨房旁边是卧室,李星从6岁到17岁都和妈妈睡在这里。一米之外是李星爸爸盖的停车棚。后来那里变成了他的卧室。

  “胡同里的房子隔音特别不好,谁家干点什么都能听到,”李星回忆道。现在她在北京一家外国使馆工作。

  这里是李星一家的第二个住所,面积9.7平米。她家从80年代中期开始住了整整9年。“现在看这房子感觉很小,但小时候觉得还挺大,”李星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计划经济时代,一个没有“市场”存在的时代,没有消费品市场,更没有房地产市场。 所有的住宅均由政府建造,然后通过每个人的单位以很少的租金租给单位职工。住宅是福利,不是商品。

  虽然房屋不能买卖,但是可以通过房管部门进行房屋交换。李星家就是通过换房机构找到南城胡同的这个房子,因为这里离她爸爸的工作单位比较近。

  换来的房子虽然小,但是跟李星一家第一所住宅比起来,已经有了不少改观。之前他们家住在大杂院里,一共有7间房,住了3户人家。当时,李星妈妈马贵珍一家6口人,就生活在16平米大的2间房子中。

  与大部分50年代生人的命运一样,马遇上了中国文化大革命。她16岁离开北京,去了黑龙江建设兵团。在兵团,她和丈夫李明海相识结婚。夫妻俩1978年回到北京。迎接这对新人的是马贵珍家1.5平米的厨房。厨房刚能塞进一张双人床,他们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当时觉得,能在床上睡已经不错了,”马说。 她在兵团时,睡的“床”就是三袋麦子。

  大杂院的生活充满艰辛---没有独立卫生间,只有公共厕所。冬天也没有暖气。

  马贵珍怀上李星后,她的母亲开始四处奔波,为这个即将添丁的小家庭争取一处住所。终于,房管局同意分配给马家一间房,但是要他们自己寻找可以盖房的地方。马家选择了公共厕所后面的一块空地。倚着厕所的后墙,盖了新房。

  新房里有了新家具,两个衣柜,一张写字台和一个缝纫机。

  随着李星长大,“房子显得越来越小,”马桂珍说。

  事实上,房屋短缺在1978年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注意。邓小平在19784月提出,把住房改革提到议事日程。1979年开始,中国在一些城市试点,以房屋成本价出售房屋。随后,在改革开放30年进程中,住房改革一步步市场化。

  住房改革初期,中国人并不习惯这个概念。人们已经习惯了单位提供住房,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拿得出那么多现金来购房。银行当时也没有提供对个人的购房贷款。

  “我们家的情况并不是最差的。有些家庭好几代人都挤在一间房里,”马说。

  李星对大杂院的生活充满美好的回忆。她爸爸在屋里的房梁上为她搭了一个秋千。“我经常坐在秋千上吃饭,”李星回忆道。她记得院子里有一棵老槐树,槐树开花的时候孩子们就爬到树上摘槐花吃。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李星一家也没有放弃对更好住宅的向往。1997年,李星爸爸再次与别家交换住房。这次还是在胡同,但是两间房共有27平米。“我们从来没住过10平米以上的房子,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马贵珍说。

  不久,好消息传来:李星家所在的区域将被拆迁,盖新的商品住宅楼。作为补偿,开发商以13的市场价将新房出售给老住户。

  1994年是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转折点。那年政府设立公积金制度。1998年,中国取消了福利分房,中国全速进入商品房时代。

  2003年,李星一家终于住进了新房:一套117平米大、三室一厅的电梯公寓,共付款12万元。

  新房李星一家似乎很大。李星说,“我当时跟我妈说,从一屋走到另一屋都要半天呢。” 新房几乎没有装修,因为对李家来说,这一切已经很好了。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房价不断上涨。李星家的房子已经涨到了200多万。“我们真是运气好,”马贵珍满足地说。

  李星一家确实很幸运。拆迁赔偿在高房价面前微不足道,有的家庭房屋被拆后只能搬到城市郊区。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北京的房价就逐年走高,其中海内外炒房投机者占了很大比例。为调控房地产市场,中国政府从2005年开始颁布一系列措施,为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这些政策包括提高住房贷款利率、保障中低价位、中小型住房的有效供、加强房地产市场税收监管等。

  一些城市里的年轻人,只靠家长支付房贷首付来购买住房。之后等待他们的是“节衣缩食”的“房奴”生活,以支付每月的按揭。

  中国政府对房改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建设部提供的数字显示,全国城镇人均住宅面积从1978年的6.7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27平方米

  但是,30年的改革开放也加剧了贫富差距。中国仍有1000万低收入家庭居住面积少于10平方米

  中国政府计划2008年再投入68亿元用于廉租房建设。同时,中央政府要求地方增加经济适用房建设,以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李星现在与丈夫住在出租房里。她说,高房价让他们对购房望而却步。其实,李星夫妇月收入超过2万,这在北京已经不是小数目,但是房价的高压依然让他们觉得难以承受。

  “我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能给我女儿买套房子,哪怕就一室一厅,”马贵珍说。“但现在的房价实在太高了,目前看来还是有些不现实。”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